阿巴嘎借贷合同纠纷处理、管辖法院确定及合同无效情形解析

一、普通借贷合同争议的处理方式

  1. 协商解决
    指合同纠纷的当事人,在自主且相互体谅的原则下,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合同约定,通过阐述事实、摆明道理的方式,达成和解协议,自行处理合同纠纷的一种途径。这是最有益于维持双方关系的解决办法,有助于防止双方产生更深层次、难以挽回的矛盾。
  2. 调解处理
    指双方当事人自愿在第三方(即调解人)的主持下,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前提下,由第三方对纠纷双方进行解释疏导,促使他们相互体谅、让步,达成和解协议,进而解决纠纷的活动。
  3. 仲裁解决
    即由第三方依据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仲裁条款或自愿达成的仲裁协议,按照法律规定对合同争议事项进行居中裁决,以解决合同纠纷的一种方式。仲裁是当代世界各国普遍设立的争议解决法律机制。不过,其成本相对较高。
  4. 诉讼解决
    也就是向法院提起诉讼。该方式通常耗时较长,但费用相对较低。

二、借款合同纠纷管辖法院的确定规则

需注意的是,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一般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若当事人在合同中对履行地点、交货地点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确,或虽有约定但未实际交付货物,且双方住所地均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以及涉及口头购销合同纠纷的案件,均不依据履行地来确定案件管辖法院。

三、民间借贷合同被认定为无效的情形

以下情形下,法院会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1. 订立民间借贷合同的当事人不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
  2.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订立民间借款合同;
  3.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阿巴嘎旗有名胜有风景秀丽的乌利雅斯太河,修复一新的杨都庙大主殿、雄伟壮观的宝格都山、奇峰林立的海日罕山、独具特色的明图布山“通天穿石路”、70眼泉水汇流的达楞图如河源头等。古迹有金边遗址、突厥石人墓碑、隋唐时期古墓群、浩日格山岩石画。还有从巴音查干、额尔登高毕苏木出土的犀牛化石和恐龙化石等。2006年,阿巴嘎旗辖3个镇、3个苏木:别力古台镇、查干淖尔镇、洪格尔高勒镇,那仁宝拉格苏木、吉尔嘎朗图苏木、伊和高勒苏木。在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阿巴嘎旗、正蓝旗和多伦县境内,都发现了数量很多的古雕石人。这些石人的形态基本相似,有站毛、挤牛奶、制奶豆腐、煮手扒肉、搭蒙古包、骑马、放牧、搓毛绳、穿蒙古袍、学几句蒙语等活动,从而进一步加深了解蒙古族。阿巴嘎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中北部,东邻东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西邻苏尼特左旗,南与正蓝旗相连,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75公里。全旗总面积2.7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由蒙、汉、回、满等9个民族组成,其中蒙古族2.3万。全旗辖11个苏木,一个镇,煤矿、渔场、林场各一处,旗所在地巴彦查干镇是一个新兴的草原边城。阿巴嘎旗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畜牧业是主体经济,主要以牛、马、骆驼、绵羊、山羊五畜为主。盛产的牛羊肉为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主要销往北京、天津、沈阳、哈尔滨等大中城市,并出口到中东地区。地方优良品种“乌冉克”羊在区内外享有盛誉。工业以畜产品加工、矿产开发、民族特色手工业为主。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有种子植物426种,名贵药材200余种,野生动物几十种。矿产资源种类多,已探明的有铁、钨、煤、莹石等,储量较大,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全旗境内风景秀丽,景致怡人,主要有美丽的乌里雅斯台,名扬区内外的佛教圣地彦都庙,全区四大淡水湖之一的呼尔查干淖尔,独具特色的明图布山“通天穿石路”,70眼泉水汇流的达楞图如河源头,古迹有“金界壕”遗址,突厥石人墓碑,隋唐时期古墓群等,特别是新发现的成吉思宝格都山,可堪称为世界奇观,极为神奇而壮观。